第370节
顾四木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370节,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,顾四木,情爱小说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李淳风不由无语:“你们不是也拿到报纸了吗?没看吗?”
姜沃:……不好意思,光研究纸去了,还没顾上看内容。
她很快低头在《大唐杂报》上找到了关键的一条——
太子即将大婚。
曜初的报纸
姜沃认真看完了整份《大唐杂报》。
她看得很快,因这份杂报并不似现代的报纸,动辄就厚厚一摞——哪怕纸墨、印刷的成本压缩了很多,但生产能力还是有限的。
看完后,姜沃很是欣慰,对曜初更加放心了。
“杂报……”一点不辜负这个名字。
虽然姜沃从没有落于笔锋,直白跟曜初解释过她定下‘杂报’这个名字的缘故,但曜初显然是很明白。
这是份看起来毫不引人非议忌惮,甚至可以用‘很乖’两个字形容的报纸——
与姜沃的第一份报纸是‘诗集特刊’仿佛,这份报纸的一半内容,刊登的亦是与朝堂政事无关的精妙诗文。
其诗文多选自京中各公主府、豪门显贵府邸组织的诗会。亦或是国子监、弘文馆等官学内报上来的上佳诗文。
不过……说是与政事无关,只涉及‘雅好文学’,但实际上,怎么会无关?
需知大唐此时的科举,还有‘行卷’这个风尚!
诗才、文名本就是贡举的重要因素之一——这些举子们参加诗会、各处行卷,原就是为了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,为了出名,为了能科举中第。
行卷还只能投于一人。
但若是诗文上了‘报纸’,可就不仅在京中迅速风靡起来,更是能随着报纸到天下各州去。
这都是有榜样的力量的——
当年姜侯在洪州滕王阁上一宴,随着第一份报纸通过驿站传于诸州,原本只在洪州当地有名的滕王阁,迅速名声大涨。
这便是文字的魅力。
且说,绝大部分情况下,并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,而是‘酒香也怕巷子深’。
再好的诗文,假如就静悄悄写在荒山野岭的石头上,没有人看见也终究无声无息没于天地间。
报纸就是将酒香送到各地。
虽说原先王勃、卢照邻等人诗文就多有传世,但只通过口耳相传,依旧是绝大部分诗文,天下大多地域皆不能至。
可如今,报纸是直接通过驿站到各州的。
哪怕碍于此时产能有限,到达各州的报纸数量还很少。但只要当地驿站、署衙、乡学等官员、
学子、文人能见到此等文章,自然少不得拿来吟诵赞叹。
群众的眼睛就是试金石,只要是好诗文,自是迅速就流传开来。
那次滕王阁宴之后,姜沃出海之前的一段时间,也算亲眼见到了什么叫‘大唐流行文化’。她到各州各地,凡有书肆之处,都见过那一份《诗刊特辑报纸》的手抄版以及雕版印刷版。
真可谓是衔卖于市井,或持之以交酒茗,处处皆见。[1]
而当地署衙朝臣还罢了,但凡学子见了她的书令史天团,比见了巡按使本人还要激动,真有人拿着诗稿上来要签名。
当然,从姜沃的角度来看,并不只是报纸成就了他们的名声,更是他们的诗文成就了报纸。
恰如千里马与伯乐一般。
报纸给了许多才子展览才华的舞台。
总之,有这样的活字招牌在前。待到出版署正式成立,开始收文稿的时候,根本不愁没有诗文可以刊登,只愁诗文太多。
而曜初这两年收诗文,也优先收取各公主府诗会的佳作。
她如此行事,谁也说不出一个‘不’字来。因这出版署跟城建署一般,从不归属六部。而这报纸的起源,原本也是姜侯的一次诗会,突如其来的意动而已。
这出版署就像是安定公主的幕府一样,从头到尾都是她自己选人自己忙活,甚至是自己出钱。
帝后再疼爱女儿,在这件事上,也没有勒令户部出钱——辛侍中可以作证。
说来他原本是担心过此事的,害怕帝后因偏爱公主,就像国家修书修史一样,给公主出钱,让她办什么报纸。
后来听说人家公主出自己的私房钱,辛侍中整个人都明媚了。
甚至还幻想过,若是弘文馆修书的时候,也不走国库就好了。
不过哪怕是财迷如辛侍中,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。
综上所述,从起建到出资,都是安定公主府的官吏自己搞定的——那这出版署的报纸之上,诗文如何选,也自然由安定公主来定。
以至于如今京中若是有诗会,长乐公主、城阳公主等公主府邸举办的诗会,倒是比宰相名门之家举办的诗会,更引得举子们热情参与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